5.3 测试监测、控制与完成

5.3 测试监测、控制与完成

测试监测的重点是收集与测试相关的信息,这些信息可用于评估测试过程,判断是否已满足测试出口准则或与测试出口准则相关的活动目标,例如是否达到了产品风险、需求或验收准则的覆盖目标。

测试控制则利用测试监测中收集的信息,提供指导或进行必要的纠正措施,确保测试过程更加高效和有效。

控制指令的例子包括:

  • 当已识别的风险变为问题时,重新调整测试优先级。
  • 重新评估由于返工产生的测试项是否满足入口或出口准则。
  • 调整测试进度,以应对测试环境交付的延迟。
  • 在必要的时间和地点增加额外资源。

测试完成阶段则是收集已完成的测试活动的数据,进行经验总结,整合测试件并收集其他相关信息。测试完成通常发生在项目关键节点,例如测试级别完成、敏捷迭代结束、测试项目完成或取消、软件系统发布或维护版本交付完成时。

5.3.1 测试中使用的度量

测试度量用于评估测试过程的进展、测试对象的质量以及测试活动是否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目标。测试监测通过收集多种度量数据来支持测试控制和测试完成。

常见的测试度量包括:

  • 项目进度度量:任务完成情况、资源使用情况、测试工作量等。
  • 测试进度度量:测试用例的实施进度、测试环境准备进度、已执行/未执行的测试用例数、通过/失败的测试用例数、测试执行时间等。
  • 产品质量度量:可用性、响应时间、平均失效时间等。
  • 缺陷度量:发现和修复的缺陷数、缺陷优先级、缺陷密度、缺陷检测率等。
  • 风险度量:遗留风险级别等。
  • 覆盖率度量:需求覆盖率、代码覆盖率等。
  • 成本度量:测试成本、质量相关的组织成本等。

5.3.2 测试报告的目的、内容与受众

测试报告用于在测试过程中和测试结束后总结和传达测试信息。测试进度报告支持持续的测试控制,提供足够的信息以应对测试偏离计划或环境变化时的调整需求。测试完成报告则总结了特定测试阶段的结果,并为后续测试提供参考。

在测试监测和控制期间,测试团队通过测试进度报告与利益相关方保持沟通。测试进度报告通常按固定频率(如每日、每周)生成,包含以下内容:

  • 当前测试周期。
  • 测试进度及偏差。
  • 测试障碍及解决方案。
  • 关键测试度量。
  • 新出现的风险或风险变化。
  • 下一周期的测试计划。

在测试级别或项目完成后,准备测试完成报告,该报告基于测试进度报告及其他数据,内容包括:

  • 测试总结。
  • 基于测试计划的测试和产品质量评估。
  • 与测试计划的偏差(如进度表、持续时间、工作量差异)。
  • 测试中遇到的障碍及解决方案。
  • 未解决的缺陷和未缓解的风险。
  • 测试中获得的经验教训。

报告的正式程度和频率取决于受众的需求。与同一团队成员的日常沟通更为频繁且非正式,而针对已完成项目的报告则应遵循固定的格式和结构,如 ISO/IEC/IEEE 29119-3 标准所规定的模板。

5.3.3 测试状态的沟通

沟通测试状态的方式应根据测试管理的重点、组织的测试策略、法规标准或团队自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。常见的沟通方式包括:

  • 口头沟通(与团队成员和利益相关方)。
  • 仪表板(如 CI/CD 仪表板、任务板、燃尽图等)。
  • 电子沟通(如电子邮件、聊天工具)。
  • 在线文档。
  • 正式测试报告。

通常,沟通方式会根据团队的需求、地理位置、时区等因素进行定制。分布式团队可能更适合使用正式的沟通工具,而面对面沟通的团队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方式。沟通内容也应根据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关注点进行相应调整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iTestCat,保留所有权利,禁止转载,如若转载,请联系作者!

(0)
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
iTestCat的头像iTestCat
上一篇 2023年4月5日 下午12:34
下一篇 2023年4月13日 下午6:56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